第18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洋岛玄武岩的Mg-Fe-Zn同位素组成与深部地幔化学储库的属性
报告题目:
洋岛玄武岩的Mg-Fe-Zn同位素组成与深部地幔化学储库的属性
报告人:
陈立辉
时间:
4月18日上午10:45-11:10
报告简介:
起源于核-幔边界的地幔柱上升到上地幔后发生熔融,产生的岩浆在洋底喷发形成洋岛玄武岩(OIB)。因此,OIB的地球化学组成能反映深部地幔尤其是下地幔的物质组成。OIB在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广泛变化表明深部地幔具有高度的化学不均一性,存在EM1、EM2、HIMU和FOZO等地幔化学储库。以往针对这些深部化学储库属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元素和放射成因同位素示踪技术。尽管取得了丰富的认识,但也存在多解性甚至是激烈的争议。近年来我们将新兴的金属稳定同位素体系(Mg-Fe-Zn)引入地幔地球化学领域,在对其适用性进行充分的评估之后,以代表各地幔化学储库的经典OIB为研究对象,为深部地幔化学储库的属性提供了新的认识。
报告人简介:
陈立辉,西北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火成岩岩石学与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主要兼职包括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科学评估专家组(SEP)成员(任期2016—2020),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地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学分会理事,江苏省海洋学会常务理事,Chemical Geology、岩石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等学术期刊编委。近年主要针对板内火山岩开展有关源区和过程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岩石的元素组成、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如Sr、Nd、Pb、Hf)组成和稳定同位素(如Mg、Fe、Zn)组成,示踪地球深部地幔(下地幔和地幔过渡带)的物质组成,了解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代表性成果(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PNAS(1),Nature Geoscience(1),Nature Communications(1),National Science Review(1),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5),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4),Chemical Geology(2)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1)等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