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通知(第1号)

  

2005年在长沙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以来,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学应用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并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快速进展和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为广泛交流研究成果,推进地球化学在诸如资源、能源、环境、灾害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经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有色地调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协商,并经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批准,定于2006年第四季度(11月前后)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第二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征文内容

会议内容以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地球化学作为主题展开,具体如下:

1、    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

2、    油气及能源勘查地球化学;

3、    老矿山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地球化学技术与方法;

4、    区域地球化学与元素地球化学;

5、    矿床地球化学与成矿作用地球化学; 

6、    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的复杂性;

7、    环境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及农业地球化学

8、    构造地球化学(包括大地构造与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矿田矿床构造地球化学等);

9、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10、  矿产勘查开发中的计算地球化学(包括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和基于GIS技术的计算机三维可视化与图形化技术);

11、  特殊景观区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地球化学;

12、  应用地球化学技术与方法研究;

13、  地球化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14、  野外地质考查

二、   主办单位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

三、   协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铜业(集团)公司,云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西部矿业股份公司,南非安格鲁阿山帝黄金公司,加拿大斯巴顿矿业公司等。

四、   会议规模:6080

五、   会期:2-3

六、   会议论文:

会议要求与会代表提交论文摘要。会议负责印刷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以A4纸一页,字数800-1500字为限,用Word格式排版。摘要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和E-mail地址及摘要全文。请将论文摘要打印稿和软盘(或email)在2006631日以前寄(发)到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253号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西南地质调查所,韩润生、邹海俊收,邮编:650093  电话:0871-5180377O),0871-5111761(H),13987166018

E-mail: hrs661@yahoo.com.cn。。

1.    本次会议将推荐优秀论文在《地质通报》刊物(核心刊物)上发表,但需经参加大会交流及专家评审后,最终由刊物编委会决定是否录用。被上述刊物录用的论文,其格式可参照相应征稿要求,论文刊用版面费自理。

七、会议顾问:

於崇文院士、涂光炽院士、谢学锦院士、翟裕生院士、张本仁院士、 任天祥 教授级高工、

王士称 教授、 邓军 教授、胡瑞忠研究员、 毛景文 教授、侯增谦研究员、 杜杨松 教授、

九、筹备组组长:韩润生 研究员

副组长: 张德会 教授, 戴塔根 教授, 彭省临 教授,刘丛强研究员,庙延钢教授, 刘继顺 教授, 马东升 教授,邓吉牛副总经理,吴学益研究员, 王学求 教授级高工,

严光生 教授, 刘俊来 教授, 凌洪飞 教授,汪 明启副 教授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德良 教授、 岑况 教授、 李维天 教授级高工、 杜海燕 教授级高工、 陈松岭 教授、周永章教

授、 郝立波 教授、 袁怀雨 教授、 陶明信 教授、 高山 教授、 曹志敏 教授、彭少梅研究员、

曾贻善 教授、韩润生研究员、黄智龙研究员、 鲍征宇 教授、 李文昌 教授级高工、燕长海教

授级高工、 薛春纪 教授、 吴湘滨 教授、 李波副 教授、薛传 东副 教授、胡熠昭高级工程师、

汪建宇副总经理、

十、会议筹备组和秘书组设在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西南地质调查所

   筹备组及秘书组通信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253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西南地质调查所

   联系人:韩润生、邹海俊

   邮编:650093  电话:0871-5180377O),0871-5111761(H),13987166018

E-mail: hrs661@yahoo.com.cn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

                           2006 年1 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