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与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及西南科技大学教育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由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承办。参加大会的有国际矿物协会前主席、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谢先德研究员,来自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福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贵州大学、新疆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紫金矿业集团、台钻科技(郑州)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院长刘羽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福州大学副校长王耀华教授出席了大会并致欢迎辞,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彭明生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征集到的130余篇论文摘要包括基础矿物学与矿物科学、工艺矿物与工艺岩石、矿物物理与矿物结构、矿物材料、环境矿物等领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矿物科学和矿物工程有关学科的研究进展;全部论文摘要由《矿物学报》结集出版。

历时两天的学术研讨会共安排了9个大会报告和五个分会场的分组报告。大会报告有:“微矿物学技术在天体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谢先德),“矿物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与金刚石单色光形貌研究”(彭明生),“关键带中天然半导体矿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及其环境响应”(鲁安怀),“矿物改良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湖南株洲地区Cd、Pb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廖立兵),“锰铁合金渣胶凝材料水化机理的核磁共振研究”(倪文),“矿物绝缘性能测试技术与应用”(汪灵),“蒙脱石矿物的改性与应用”(何宏平),“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中的矿物科学与工程”(董发勤)和“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因的矿物学证据”(陈鸣)。这些大会报告既有老一辈科学家利用高新技术在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启示,也有中年科学家所开辟的新领域及其新进展,都引起与会者的关注,给人以启迪。

五个分会场报告包括四个主题:矿物物理(结构矿物学与宝石矿物学)、工艺矿物学与成因矿物学、矿物深加工与矿物新材料,以及环境矿物学与环境矿物材料(含固体废物资源化)。五个分会场是中青年科学家活跃的学术论坛,共进行了69个学术报告(其中11个为邀请报告)。这些报告几乎涵盖了当今矿物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新矿物的发现及其意义”、“矿物赋存状态鉴定新技术”、“矿物制备新技术”、“矿物性能应用新技术”、“宝玉石的微结构、微成分及成因机理”、“成因矿物学与矿床矿物学”、“矿石工艺处理过程及工艺矿物学特性”、“新型矿物材料的改性、开发及其工艺技术”、“发光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矿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子环境修复和环境处理中的应用于机理”、“纳米矿物材料与纳米效应在环境处理方面的机理与应用”、“纳米矿物生物作用与仿生”、“环境矿物学研究表征方法”、“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固体废弃物及其他污染物的矿物学治理与资源化”等。各个会场的学术气氛始终十分浓厚,讨论认真而热烈,年轻学者和研究生踊跃提问,报告人耐心回答,学术交流非常顺畅、高效。

本次研讨会展现和交流了近年来我国矿物科学与矿物工程领域的诸多新领域和新进展,两天的学术活动是活跃、精彩和成功的,大会反映了老一辈矿物学家仍然活跃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相当一批研究生正在积极地加入到矿物学研究队伍中来。

“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廖立兵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研究员、南京大学谢志东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汪灵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彭同江教授、合肥理工大学陈天虎教授分别介绍和总结了各分会场的学术交流情况。北京大学鲁安怀教授致闭幕辞。他首先肯定了由6个二级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的新尝试及其成功召开,希望能将这个模式传承下去;鲁安怀教授还着重分析了矿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倡导国内的矿物学研究要尽快与国际矿物学研究各领域切实接轨,对矿物学在学科领域拓展方向上的作了很好的设想和思考,呼吁加强矿物学方向的专家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以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矿物学各个学科的良好发展。

大会结束之后,部分代表意犹未尽,自发组织了“矿物学向何处去”学术沙龙活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主持的这次“会中之会”,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福州大学、新疆大学等单位近20位专家参加活动。大家结合2011年4月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矿物学专题的方向、主题设置、报告形式和召集方式,提出了一些意向性意见,围绕“矿物学向何处去”的主题,热烈议论了矿物学的学科发展方向、分支学科间的协作沟通、人才培养等宏观发展蓝图,探讨了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与构想。许多代表表示,作为一次学术会议的“附属性产物”沙龙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助于学科的发展,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值得今后借鉴和仿效。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和漳州海滨玄武岩地质。

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宣传工作也做得不错,《海峡资源报》、福州大学网站的“福大信息”、《福州大学校报》和紫金矿业学院网站等媒体上都发布了会议有关的资讯和动态。

                     “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学术组

                                  (刘 羽 李晓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