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暨青年编委系列活动之精选论文解读会成功举办

  

2025年9月6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以在线方式召开了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大会暨青年编委系列活动—精选论文解读会之行星科学与分析技术新进展专题。出席会议的有《通报》执行主编周新华研究员、副主编李献华院士、常务副主编郭盛和刘莉、编辑部主任刘莹、青年编委及编辑部所有成员,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通报》常务副主编郭盛主持。他主要就《通报》首届青年编委会的组建情况进行了说明。

常务副主编郭盛主持会议

副主编李献华院士简要回顾了《通报》自1982年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需求和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使命。他指出,青年编委会的成立是期刊与学科薪火相传的重要节点,并强调青年编委应担当三大角色:一是成为连接期刊与学界的“学术桥梁”,贴近前沿、反映青年需求;二是作为“创新引擎”,以锐气参与选题、评审与推广,为期刊注入跨学科新技术;三是成为“传承使者”,既向资深学者学习,也带动后辈,让期刊成为培育新人的摇篮。最后,他对青年编委提出三点期望:坚守科学初心,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关注交叉领域,引领学科风向;勇担责任,推动学科建设与科普,提升期刊影响力。

副主编李献华院士致辞

常务副主编刘莉介绍了《通报》的发展历程,她指出,青年编委制度是期刊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青年学者充满活力、创新力,具有跨界思维,是推动期刊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希望青年编委将这份工作视为荣誉与责任,通过撰稿、评审、专题策划等多种形式参与期刊工作,为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将其打造为地学领域高水平交流平台而努力。

常务副主编刘莉致辞

编辑部主任刘莹副编审重点围绕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组织专题论文解读、主题专栏组稿及栏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并鼓励青年编委积极撰稿、审稿、参与学术活动,共同推动《通报》的发展。

编辑部主任刘莹副编审汇报工作

李高军教授作为青年编委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感言。他表示很荣幸担任《通报》青年编委,未来将积极为组稿、审稿和发表文章贡献力量,同时要坚守学术底线,提升期刊学术品位,并通过平台不断学习新知识,促进自我发展与学科共同进步。

青年编委李高军教授交流

随后举行了行星科学与分析技术新进展专题的解读会,会议由青年编委何雨旸副研究员和李高军教授主持,4位青年学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苏斌“嫦娥六号样品限定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年龄”、陈景有“嫦娥六号撞击成因岩屑解密月球早期撞击历史”、何会存“嫦娥六号玄武岩揭示背面月慢水含量”和郝佳龙“跨尺度微区质谱成像技术及在地外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李献华院士作为特邀点评专家逐一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在线观众互动交流。

青年编委何雨旸副研究员

4位青年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学术报告通过蔻享学术、学会视频号、《通报》视频号及地学之家同步直播,在线观看人次数达11613次,“满满的干货”是观众的肯定,这对于行星科学前沿成果的传播与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会议成功举办是《通报》青年编委会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会和期刊在探索期刊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实践。今后,这样的解读会还将定期举办,让更多的青年人才通过这一平台分享他们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让期刊承担起连接广大科研人员、服务广大科研人员、促进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

(撰稿/龚超颖 黄娇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