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全国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在兰州成功召开
2024年8月9-14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甘肃兴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及甘肃西域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和协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召开。会议得到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支持,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云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和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5家高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矿山和油气资源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包括1位中科院院士,10余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若干来自于各单位的一线中青年学术骨干。会议共收到摘要113篇,有156位代表做了口头报告,其中5个大会报告,47个专题报告。
图1 开幕式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宏福、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副局长李伟、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院长聂军胜以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倪培分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倪培主任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组织、参会单位、参会代表及会议学术情况,并代表主办方对广大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组织委员会、专题召集人和会议赞助商致以衷心的感谢。
图2 张宏福院士致辞
图3 潘保田副校长致辞
图4 倪培主任致辞
此次会议重点聚焦当前国内(外)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和应用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会议主题涵盖“成矿流体性质、演化与成矿机制”“热液成矿系统与构造演化”“成藏过程中的地质流体作用”“沉积盆地流体与油气氦气资源”“变质流体与造山带构造演化”“熔/流包裹体与类地行星岩浆演化过程”“构造运动与地震流体作用”“蚀变矿物与流体成矿作用”“盐类沉积过程的流体作用”“高温高压实验模拟与地质流体成岩成矿”“地质流体热(动)力学性质的计算模拟与实验”“流体包裹体同位素”12个方面。
池国祥教授、杨志明研究员、张铭杰教授、毛世德教授、赵新福教授分别作了《流体包裹体与成矿流体动力学的结合在成矿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斑岩铜矿成因进展与挑战:流体包裹体证据》《地幔气体组成及来源流体状态方程》《溶解度模型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高盐熔流体:玢岩铁矿成矿新机制》的大会报告。之后,来自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矿山和油气资源企业的中青年学者,分别在3个分会场和1个展板区,就最新的学术成果进行了交流。最后,南京大学倪培教授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范宏瑞研究员,分别就《单个流体/熔体包裹体成分及地质应用》和《岩浆-热液演化与稀土巨量富集》作了会后学术讲座。
本次研讨会专家学者云集、思想火花迸发、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围绕战略性矿产-油气资源勘查、地球深部演化过程、类地行星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流体包裹体与其它研究方法、实验技术的交叉结合,共同探讨了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在地球科学各领域中应用发展的新进展、新路径、新策略,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矿物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向微区、原位、高精度尺度的广泛延伸,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图5 会议代表合影
8月13-14日,会议组织了野外地质考察。在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刘希军教授和王葆华教授的带领下,会议代表对张掖平山湖大裂谷和冰沟丹霞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开展了现场学术研讨。
图6 野外地质考察
会议期间,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还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重点对专业委员会近期的工作要点、来年的工作计划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讨论和部署,并期待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