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4-27日,以“高质量发展矿物科学与工程,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
现代矿物学,即矿物科学与工程(矿物学与应用矿物学),在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全国矿物学与应用矿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与技术盛会,“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发起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十届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2024 成都)”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中国晶体学会宝石学专业委员会(筹),以及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共同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含下属及挂靠单位: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在川高校玄武岩纤维协同科创平台),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共同协办支持。
本次会议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矿物科学与工程,全方位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个中心主题,交流我国尤其是近两年来矿物科学与工程(矿物学与应用矿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研讨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得到各主办单位(专委会)和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何宏平院士担任,谢先德院士、叶大年院士、刘嘉麒院士、多吉院士、王成善院士、胡瑞忠院士、张水昌院士、唐菊兴院士担任会议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由成都理工大学汪灵教授担任。
会议设置了基础矿物学、矿物的资源属性、矿物的材料属性、矿物的环境属性和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5个主题会场。谢先德院士、刘嘉麒院士、胡瑞忠院士出席会议并作大会特邀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以杰青、长江学者为代表的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全国兄弟高校、科研院所的师生和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
会议交流的学术论文共239篇,含通过会议官网收到的学术论文详细摘要193篇(其中个人申请报告152篇)。经专家评审后,在会议出版物《第十届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24成都)》发表学术论文183篇。会后,将有15-16篇学术论文(全文)在《矿物岩石》(中文核心)为本次会议设立的“矿物科学与工程”专刊上发表。
总之,本次会议是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又一次学术盛会,参会人数和会议交流学术论文均创历史新高,对促进我国矿物学与应用矿物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会开幕式,简洁隆重
10月25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教授主持,大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瑞忠研究员,大会主办单位代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董发勤教授,大会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教授宣布第十届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正式开幕,介绍了谢先德院士、刘嘉麒院士和胡瑞忠院士等出席会议嘉宾,以及与会知名专家、教授和师生代表的参会情况,并代表会议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院士、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他们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瑞忠研究员在院士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氛围活跃,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在新矿物的发现、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行动、矿物功能材料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大会交流的学术论文和报告数量众多,内容十分丰富,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董发勤教授在主办单位代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在成都举办的意义在于,西部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承载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必然要为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韧性、拓展我国战略回旋空间提供基地,西部也是国家战略腹地,在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纵深,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承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科优势,以及近期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他指出,矿物资源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本次大会必将为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学术碰撞提供创新合作平台,也必将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智慧动能。他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成都理工大学的帮助支持,真诚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指导学校的建设发展,欢迎更多朋友在矿物学研究及更多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10月25日的大会报告中,首先由谢先德院士、刘嘉麒院士、胡瑞忠院士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院士报告由南京大学王汝成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谢先德院士作了题为《一批高压新矿物的发现 丰富了地幔矿物学内容》的大会特邀报告。报告以随州L6球粒陨石,以及田红旗矿、波里尔石、阿铁橄榄石、三方铁辉石、异硅镁石和毛钙硅石等高压新矿物为例,介绍了谢先德院士团队和合作者对来自太空和地球上的天然产出高压相矿物的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对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的一些新的认识,建立了地幔的矿物学新模型。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作题为《玄武岩纤维材料的发展形势和问题》的大会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玄武岩纤维材料的概念与分类,分析了玄武岩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应用越来越广等发展态势,讨论了目前我国玄武岩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院士作题为《华南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背景、过程、预测》的大会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华南卡林型金矿研究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并分别针对华南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背景、成矿流体来源、成矿金属来源以及金沉淀机制等科学问题展开了详细地研究和讨论。
本次大会学术报告分为大会特邀报告、邀请报告、会议报告三种。根据各主办单位(专委会)等推荐和个人申请,大会共安排学术报告188个,其中:大会特邀报告30个(含院士报告),邀请报告30个,会议报告128个。
10月25日全天为大会特邀报告,院士报告后,来自全国10多个不同科研院校的18位专家、教授,分别就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矿物学与应用矿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进行交流,研讨我国矿物科学与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25日的大会特邀报告分别由廖立兵教授、李胜荣教授、王宁研究员、蔡剑辉教授、朱建喜研究员主持。受日程安排时间限制,另有9位专家、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安排在10月26日主题会场进行。这些大会特邀报告是(按汉语拼音排序):
董发勤:《全新工业革命与碳中和驱动下的矿物科学与工程——基于矿物资源几个平衡的思考》
董海良:《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应用》
高晓英:《矿物包裹体示踪碰撞造山带熔/流体活动和元素迁移》
李国武:《金伯利岩中的金属互化物矿物及其自然成因新证据》
李 艳:《自然硫超快分子构型转化催化生命物质合成的微观机制》
连 宾:《细菌生物成矿及其环境效应》
梁晓亮:《铁(氢)氧化物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分异机制及其成矿效应》
刘 昊:《新型矿物功能材料及在能源领域应用基础研究》
刘 娟:《矿物对微生物代谢的调控机制及其环境效应》
鲁安怀:《太阳光-矿物-生物-水的协同作用效应》
倪 文:《多固废协同的固废基胶凝材料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与低碳发展》
彭同江:《基于“基因”视角的三八面体层状硅酸盐矿物结构构筑模式与演化机理》
申俊峰:《成因矿物学与矿物应用工程》
沈岩柏:《矿物材料学科交叉与发展战略》
滕 辉:《钙和铁砷酸盐的结晶路径及晶体结构控制》
万 泉:《纳米尺度矿物表界面作用机制》
汪 灵:《石英的提纯定律与高纯石英原料品级划分》
王爱勤:《环保绿色构筑矿物功能材料》
王汝成:《矿物研究与资源发现》
魏存弟:《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与产业化实践》
巫 翔:《地幔过渡带橄榄岩残片中的铁歧化反应:来自地幔包体的证据》
杨华明:《黏土矿物生物医用材料的功能设计》
杨 燕:《地球内部挥发性元素(氮、氢、氟)的循环:矿物学研究》
叶光斗:《连续玄武岩纤维结构、性能及应用》
袁 鹏:《矿物的碳中和作用与应用》
朱润良:《矿物表面诱导Mn(II)氧化与锰氧化物结晶生长》
10月26日全天为主题会场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分别在基础矿物学、矿物的资源属性、矿物的材料属性、矿物的环境属性和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5个主题分会场开展学术报告交流。
总之,两天的大会学术报告,其内容十分丰富、精彩纷呈,报告人中不仅有该学科领域的著名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更有众多的后起之秀和青年学生,众多高质量报告使与会者受益匪浅,也使会议在思想交流、学术碰撞的良好氛围中取得圆满成功,这些学术交流成果对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四、青年队伍,后继有人
五、会后考察,印象深刻
10月27日,部分专家代表会后考察参观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由博物馆讲解员带领,专家代表先后考察了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恐龙揭秘厅、生命探源厅和缤纷生命厅等六大展厅的丰富展品,包括古生物、岩石、矿物、矿产、宝玉石和观赏石等不同种类标本达6万多件。漫步在博物馆内部的走廊和过道上,专家代表感受到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本土元素与现代建筑物的巧妙融合,而博物馆的外形则更像一个巨大的矿物晶簇,也正是用作本次会议主画面和标识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