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环境与资源国际会议”暨第二届“西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研讨会”在陕西省汉中市成功举办

  

719-21日,以“立体节约资源能源,全面生态环境健康,永续绿色低碳发展,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第八届“环境与资源国际会议”暨第二届“西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研讨会”在陕西省汉中市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西南科技大学联合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吸引了国内外环境、资源、生物、地质等领域的线上线下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新近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20237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汉中市博物馆并考察了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以习总书记来汉中考察为契机,找准谋实西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始终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是环境与资源领域工作者的使命。为此,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四川省微生物学会主办,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陕西理工大学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汉中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共同承办了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环境与资源领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加强跨国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发展,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720日上午的开幕式由西南科技大学韩颖教授(会议组织委员会副主任)主持,陕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晓林研究员、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院士、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唐辉明主任委员、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群威分别致开幕辞。陕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晓林指出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本次会议为陕西理工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及提升机会,希望借助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秦巴山区汉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工作。

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院士指出,西部地区自然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实现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他希望本次会议各位参会专家通过深度交流研讨、碰撞思想,促进资源与环境领域产生更多创新成果。

教育部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唐辉明指出,环境和资源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在维护人类安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及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学科在中国一直处于科学前沿,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然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急需融入创新研究范式以加快各方深度融合。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群威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科特色,并表示当前的科学研究正加速推动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与资源有序利用的“双螺旋协同发展”,期望各位专家学者借助本次会议分享行业新动态、学术新思想、应用新技术和工程新经验,推动环境与资源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也期待优秀学子来西南科技大学深造,更渴望优秀人才来校工作。

一、三位院士莅会作特邀主旨报告

大会特邀院士主旨报告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甘延太院士主持,中南大学姜涛院士作题为“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创新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目前攀西钒钛资源开发的创新思路,分享了竖炉预还原-电炉法冶炼工艺和钛渣氟化法制备钛白粉的研究进展,指出针对攀西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应长期革新选矿流程将氧化矿和硫化矿分类,铁钒钛氧化物精矿采用氢基直接还原—电炉熔炼或结合生物质和微波热处理能实现零碳排的综合利用;电炉钛渣可采用氟化浸出法逐步取代硫酸法和熔盐氯化法,提高原料的适应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长安大学彭建兵院士作了题为“对话秦岭:生态地质-生态屏障、生态水文、生态效益”的主旨报告,从地质、环境、生态和资源等方面介绍了秦岭的战略意义,指出秦岭是典型的生态理论研究基地,并从秦岭生态地质研究、秦岭生态屏障研究、秦岭生态水文研究、秦岭生态效益等方面研究梳理了秦岭生态系统动态演化与绿色发展机制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彭建兵院士呼吁大家发挥专业所长、加强专业融合,投身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作题为“青藏高原自然灾害与风险防范”的主旨报告,介绍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九概况,分享了项目取得和建立的新数据、新认识、新理论、新方法,介绍了科考任务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运维、服务国防安全、服务重大灾害应急减灾、科学支撑减灾和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等领域的成果。

大会特邀报告分别由贵州大学周少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党志教授、陕西理工大学季晓晖教授主持,西南科技大学董发勤教授(大会主席)、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李芳柏研究员、东华理工大学孙占学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董海良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黄隆斌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蒋忠诚研究员、长安大学钱会教授、兰州大学吴王锁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研究员、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李博文教授、北京大学刘娟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贾汉忠教授分别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精彩报告。

二、与会场专家带来150场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设置了矿物与新污染物治理、盆地关键战略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重金属/核素污染修复与环境健康、生物资源、水土保持与农林发展、湿地、海洋、岩溶(钙华和石笋)的演化保育及流域治理、野外科学站联动与生态保护、研究生创新论坛与人才培养等7个线下主题分会场,安排了15个大会报告、85个分会场报告和53个研究生报告,并设立了“优秀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会议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埃及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国际自然资源与环境健康”线上线下论坛。同时,四川省地矿局第十地质大队、陕西地矿汉中地质大队有限公司等单位围绕大会主题也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水塔、生态秦岭、宜居黄河、秀美长江、关键资源、新型能源、环境健康、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环境-人口-粮食等全球性难题进行跨区域、跨流域、跨行业综合交流和探讨,提出了众多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方案,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贡献思路。

三、“资源环境生态”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和优秀大学生暑期研学夏令营同期举行

会议期间,“资源与环境类人才培养研讨会”以及“固体废物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研讨会”同步召开,与会代表围绕“西部高校资源与环境类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西部地矿环境类高校教育创新联盟建设、“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等议题开展了热烈研讨。为增进全国高校优秀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对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了解,加深校内外优质大学生对资源、环境和生态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中作用地位的综合理解与运用,增进校际间学生的交流和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了2024年西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生态”优秀大学生暑期研学夏令营。夏令营活动涵盖科研平台及团队介绍、资源环境生态调研、学习交流分享及学术会议志愿者服务等内容。营员通过本次会议开拓了学术视野,激发了专业研究热情,收获颇丰。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环境与资源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成都创新研究院,以及陕西理工大学科技处、研究生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了本次大会。

(韩颖 黄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