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地学做大做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等2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举办2023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价值引领,引导社会风尚,展示科技成就,服务创新发展,立足公众所需,提升科学素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构建社会化工作大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2023年9月17-23日期间,以“激发地学做大做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主题举办了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由我会主办,并充分发挥学会各组成单元的科普功能,汇聚优质科普资源,相关理事单位和学会所属分支机构承办,在北京、广州、天津、福州、武汉、绵阳、合肥、抚州等多地同步开展,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公众献上多场地学科普盛宴。
附:参与组织和承办单位
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东华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科普基地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地表与生物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幸福路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学校
武汉市蔡甸区姚家林小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福州大学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 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活动 地学科普系列讲座
本次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主活动由我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腾讯新闻-科学频道共同打造。活动邀请了我会三位首席科普专家举办地学科普讲座。
图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罗维均研究员 喀斯特洞穴-地下迷宫
图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阮壮副教授 温泉里的故事
图3 吉林大学梁琛岳副教授 岩石会流动
三位来自不同高校和研究所的地学科学家在直播间依次进行科普讲座给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内容从洞穴、温泉到岩石,为大家展示来自大自然的地学魅力,深受网友好评。讲座通过腾讯新闻进行了在线直播,共有26余万人次参与观看,单场最高在线人数超过了12.5万人。
二、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开展科普基地开放日、科学普及嘉年华、专家报告以及科技成果展示等各类科普活动
活动一:9月16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主会场活动暨第六届科普嘉年华在广东省科学院琶洲科普小镇举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受邀参加了“科普精品区”展区的科普展览,活动以“认识地球、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出地球生命起源与演化化石标本、岩石中的财富以及地球科学创新成果展板等内容,在丰富的标本和展板中探寻地球和人类的起源、感受着宇宙的奇妙。
图4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会场活动科普展位
活动二: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开展主题为“认识地球,保护环境”的科普教育活动。科普活动包括参观科普陈列馆、进行科普讲座、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环节,旨在让学生开拓眼界,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公众通过参观科普展览,近距离观察各类标本,进行地震仪、偏光显微镜观察等科学小实验,发现科学之魅力。整个活动内容丰富,让公众直观地了解地球科学知识,零距离互动中感受科学和科普的魅力。
图5 公众合影
活动三:9月19日,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谢先德应邀参加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全国科普日”活动暨塘厦镇中心小学第十三届科技节开幕式。活动期间,谢先德院士开展了主题为《地球上的陨石撞击坑》的科普讲座。谢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关于陨石微观变化研究,大量的图片配上形象生动的描述,让同学们目不转睛,了解了更多当今前沿的科技成果。
图6 谢先德院士做《地球上的陨石撞击坑》科普讲座
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开展野外科普研学活动
9月16-17日,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亲密接触火山与火山岩——大同火山群与张北县汉诺坝玄武岩探秘之旅”野外科普研学活动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强博士带队,参与活动的社会大众有49人。分别前往东坪山火山、老虎山、金山、狼窝山、昊天寺等火山实地考察,参观火山喷发的碎屑物堆积剖面,认识火山渣、火山弹等喷发物,从东坪山的形态了解大同火山群的缺口锥特点,并在缺口正对着的不远处考察玄武质熔岩的特点,从而直观认识火山喷发形成的碎屑物与熔岩的差别;认识大同火山群西区的几座形态特征明显的火山锥,科普了第四纪的时间概念及大同火山群火山喷发的主要时代。
图7 活动参与人员在老虎山合影
17日前往河北省张北县大圪垯石柱群考察。结合岩石出露的情况,刘强给大家科普讲解了汉诺坝玄武岩的命名历史、分布规模及形成时代,并介绍了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特征。随后前往出露规模更大、柱状节理特征更明显的后花村观察玄武岩柱状节理的形貌。下午前往张北县草原天路,在崇礼区接沙坝实地考察了汉诺坝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出露剖面。刘强给大家科普了矿物(橄榄石)和岩石(橄榄岩)的区别,介绍了玄武岩中橄榄石包体出露揭示的岩浆形成深度及上涌过程。本次全国科普日活动获得了参与人员的一致好评。
图8 活动参与人员在张北县大圪垯石柱群合影
四、 西南科技大学 开展线下展板、展览馆参观和线上科普讲座等多种精彩活动
9月17-23日,西南科技大学校举办了“地学知识 宣传推广”系列科普活动。活动采取多种科普方式相结合,涵盖不同学校、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广泛参与,同时还深入社区面向学生家长以及中老年人科普地学知识,立足公众所需,提升科学素养,取得了良好成效。
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邀请西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绵阳市东辰聚星国际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工程系本科和研究生共计200余名学生,在校园内依托实验室平台、科普展板进行线下科普讲解,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四川独特地貌的成因机制,并以地震为切入点科普断层的概念、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四川内的三大断裂带。后带领学生们走进西南科技大学钙华展览馆,认识奇形怪状的钙华样品和聆听钙华的形成机理和沉积过程。随后参观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系的矿物岩石实验室、古生物标本展览室、显微镜光学实验室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示了140余种矿物、岩石、矿石、古生物和宝石样本,讲解了自然遗产钙华受损科学保育案例,介绍了用于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并指导学生们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等观察矿物岩石薄片微观结构观察,进行直观学习。
图9 学生们观察矿物岩石薄片微观结构
五、 东华理工大学 开展科普讲座和临展活动
活动一: 9月17日上午,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和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到东华理工大学进行科普知识讲座。邢立达副教授以“柯南·神话·老虎魂魄 一场恐龙学的革命”为题,讲述了恐龙的研究历程,恐龙化石的科学研究在影视、动漫和科普工作中的应用。邢立达博士经历丰富,其讲述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图10 邢立达副教授做《柯南·神话·老虎魂魄 一场恐龙学的革命》讲座
活动二: 9月18日,东华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东华理工大学江山地学科普研学营地、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专委会联合举办了以《多彩的岩石,奇妙的生命》为主题的临展活动,展出了菊石、恐龙蛋、恐龙骨架、黄铜矿、黄铁矿等三十余件珍贵化石及矿物标本,吸引了超过千人前来参观。陈少华教授、黎广荣博士及地质专业的研究生进行现场讲解,并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回答。在临展活动的现场,大一新生对这些化石、矿物标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提问接连不断,现场讲解老师详细地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并对部分标本形成环境、产出地层、挖掘过程等进行了介绍。他们的讲解深入浅出,使观众更加了解这些化石和矿物标本的背景和特点。此外,专业老师在临展中向观众详细讲解标本的工业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这些讲解不仅增强了观众对地质学的认识和了解,也进一步推动了地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图11 《多彩的岩石,奇妙的生命》临展活动
六、 天津大学 开展参观地球系统科学科普基地活动
9月17-23日,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天津市科普基地面向校内外师生开放参观。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为来访人员讲解地球系统科学实验分析平台,包括主量/微量物质分析平台、同位素分析平台(常规、非常规)、放射性核素分析平台、有机物质分析平台、物质与形貌分析平台、野外/室内观测仪器平台等,讲解人员深入浅出地举例介绍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化学科学前沿,激发中小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此外,来访观众还在学院每一层打卡观赏地球圈层(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大气圈)主题壁画,在六楼观看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板,感悟地球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图12 《走近地球系统科学,提升全民地学素养》活动讲解现场
七、 长江大学 开展校园科普宣讲活动
9月21-22日,长江大学瑞象救灾小队至蔡甸实验小学和姚家林小学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携手共筑安全屏障”宣讲活动。在宣讲过程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在自主发言环节,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学到的科普知识。在这节科普小课堂,提高了孩子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程度,增强了地质灾害防减结合,以防为主的灾害意识。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以小带大,让科普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图13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携手共筑安全屏障》活动宣讲现场
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开展地学科普讲座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沙龙活动
活动一:9月1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地学科普讲座。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研究员以“早期地球初始氧气的起源”为题做科普报告。来自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不同院系的35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报告讲解深入浅出,关键问题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图14 何宏平研究员做报告
活动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年科技工作者沙龙”于9月2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中会议室举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梁晓亮研究员、西南科技大学边亮教授、长安大学程宏飞教授、南京大学刘欢副教授、北京大学黎晏彰助理研究员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孙志明教授给在场的师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报告由郑远川教授和李林副教授主持。报告人聚焦于矿物学基础及前沿问题,介绍了各自课题组在矿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及最近进展。各位专家汇报结束后,参会的老师们及同学们积极发言,就平时思考的学术问题及老师们的提出的新的学术观点进行探讨。随着老师及同学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本次沙龙渐入佳境,老师们答疑解惑,学生们满载而归。
图15 青年科技工作者沙龙会场
本次活动聚焦矿物学基础及前沿问题,从科学普及出发助力矿物学科的发展及建设,促进了新技术与新方法与矿物学科的融合,搭建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入开展了矿物学科的学术交流,旨在鼓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科技处、自然文化研究院、科学研究院、材料学院、地学院、校科协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学生与老师共50余名参加沙龙。
九、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地学科普展览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在西区体育馆门口顺利开展。组织学院地球科学俱乐部、逸夫科普讲解队和天文爱好者协会“三大社团”面向全校师生打造体验式、沉浸式科普活动,进行摆摊科普。增进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除了摆摊科普,本次活动还设置趣味活动。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化石猎人”,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使用特定工具敲开页岩,寻找热河生物群代表生物之一——戴氏狼鳍鱼。发现化石的同学们,同时也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化石。除此以外,还有黑洞游戏,同学们利用手柄完成游戏,在趣味的游戏中获取天文知识。
图16 摆摊科普活动现场
十、 福州大学 开展地矿博物馆参观
9月20日,福州大学新生来到福州大学地矿博物馆,开展以“激发地学做大做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分会场活动。本次活动目的为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地质文化,培养实践意识,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地球科学相关知识的探索精神。
参观人员在林木森老师和陈素余老师两位讲解员的带领下,认识了地球的诞生演化过程,了解了古生物化石、各类岩石、矿物晶体等相关内容,丰富了同学们对于地球科学的知识。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悦,同学们不仅参观了众多地质瑰宝,还学习了诸多地学科普知识,更了解了中华优秀的地矿文化,全面激发当代大学生探索地球科学的兴趣,同时增强保护地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图17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开展地质展厅、实验室及月壤样品参观活动
9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全校师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开展了主题为“实验室奇妙之旅”的科普活动,圆满地组织和完成了科普日的活动。科普日当天参观学生共分为三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进行参观,每批人员均有志愿者进行引导。科普日的内容是参观地质展厅、实验室及月壤样品。参观过程中大一新生和其他学院的老师同学听取志愿者讲解实验室的仪器原理和最新取得的科学进展,让大家知道了实验室不仅可以做行星早期分异及演化这样高大上的前沿科学研究,也可以做判断大闸蟹产地这样接地气的实际生活研究。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作为压轴参观也让整个活动有一个完美的收尾,大家认真地听取志愿者讲解,积极提问,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科技的自豪感。
图18 地质展厅参观
感谢各承办单位对本次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
(各有关单位/供稿 黄娇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