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日地球化学青年论坛成功召开

  

    2022528日,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日本地球化学学会(GSJ)和国际地球化学学会(IAGC)协办的国际地球化学青年论坛的第一期,首届中日地球化学青年论坛以视频会议的方式成功召开。该系列论坛将以线上主题研讨会的形式,提供一个为中国青年学者和世界各国青年用学术对话、碰撞和交锋的舞台。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研究员,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主席、名古屋大学宇宙地球环境研究所南雅代教授,先后代表各自学会在论坛中致辞。两位会长回顾了长久以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日本地球化学学会开展交流合作渊源和取得的成绩。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拥有开展学术交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双方在2012年签订MOU(合作备忘录),共同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关系日趋紧密。中日双方学会的会长均提到:这一次完全由青年学者自发动员和组织的联合论坛,为两国的地球化学学科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特别节目,主办方邀请了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会刊Geochemical Journal,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会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欧洲地球化学协会刊物Chemical Geology,和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刊Applied Geochemistry的编辑,代表各自的期刊与参会者交流。该环节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共计两千余人在线观看。参会编辑一致认为,学会(协会)会刊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学术出版行业的新趋势,学会会刊应该当仁不让地做“科学家办刊”的表率,更好的发挥社群建设、学科传承、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更好的服务学科,服务学者。


    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中日组委会秉承学术卓越的标准,共选派了6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分别在环境地球化学、高温高压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技术和应用三个领域展开“交锋”。

    环境地球化学专题中,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潘泽真首先做了题为《UO2形成的纳米机制及五价U物质在非生物还原过程中的持久性》的报告。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的柏原輝彦随后做了题为《海水/锰铁氧化物界面稀有金属的地球化学》的报告。参会学者就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高温高压地球化学专题中,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的飯塚理子做了题为《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轻元素在铁硅酸盐--硫体系中的行为》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何宇随后做了题为《地球内核超离子态铁合金及其地震波速》的报告。双方就地球早期核幔分异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展开了激烈交锋。



    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技术专题中,陕西科技大学的马然做了题为《植物糖分子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及应用》的报告,分享了最先进的位置特异性同位素分析技术。目前在圣安德鲁斯大学工作的日本学者遠藤美朗随后做了题为《SO2光解过程中的多硫同位素分馏:SO2吸收光谱测量和光解实验》的报告,分享了多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在光化学过程中的应用。全体的会议在相互欣赏,友好交流的气氛中展开,现场氛围活跃,提问和交流的质量高,充分体现了中日两国青年学者的学术活力和广阔视野。



    学术报告结束后,会议安排了自由发言的时间,参会代表畅所欲言,一同展望了中日,亚洲乃至全球青年地球化学家交流、团结与合作的未来前景,并举行了简短的闭幕仪式。作为论坛的协办方之一,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参会代表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地球化学是关系整个人类福祉的科学,拥有打破国别和文化界限的天然优势。IAGC愿意与各国地球化学学会组织精诚合作,为青年学者搭建友谊桥梁和成长舞台。

(青年工作委员会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