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举办2019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根据《关于举办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于2019年9月13-27日期间,分别在北京、广州、南京、武汉和贵阳举办了6场主题为“我们身边的地学”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分别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承办。近百名志愿者参与了活动的组织,受众千余人。
南京大学:举办“地球深部物质循环”科普讲座
2019年9月18日,作为我会主办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的院士科普会在南京大学朱共山楼A144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杨经绥院士,报告题目为“地球深部物质循环”。200余名师生和科研人员聆听了报告。
杨院士就一些列科学问题,如为什么不同圈层的地球物质之间可以进行循环?地表物质可以通过循环到达地球的什么深度?地表物质如何循环到地球深部然后返回地表?通过通俗易通的讲解,展示了神奇地球尺度的物质循环过程。杨院士同时分享了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研究的最新成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杨院士耐心解答。此次活动普及了地学科学知识,使得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认识到,在人们感觉不到的地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沧海桑田之间的转化在地球历史进程中只是一个瞬间。
广州地化所:组织中学生参观实验室,举办“月球形成与我国探月工程”
科普讲座
9月15日,广州中学初一年级180名师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参加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承办的。
在6名研究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分组参观了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室内大气烟雾舱和14C专用加速器质谱仪,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纳米探针和二次离子探针质谱仪,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难得一见的大型科学仪器。科研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各种仪器的原理与用途,并引导他们用课堂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提出问题;还通过列举汽车尾气分析、树木年轮的测定、食品质量监控、文物鉴定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事例,让参观的师生进一步感受到科技的重要性,领会到科学无时无处不在。
参观之后,一场“月球形成与我国探月工程”的科普报告开始了。报告人为地化所的张兆峰研究员。他以“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表面画的“月饼”照片及“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诗词作为开篇,以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讲解了月球的形成、国外探月历史及我国的探月工程,使同学们认识到这个神秘的星球,以及在揭开其“神秘面纱”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项科技突破。报告期间还有同学提问,互动热烈。
这次科普活动,同学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了解了科学,接触科学,感悟科学;使孩子们在科普活动中有所观、所学、所思和所得,拓宽了视野,激发出科学探索兴趣。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举办“赏析地质之美”科普活动
9月15日上午,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的“赏析地质之美”主题科普活动拉开序幕。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有关地形地貌的科普报告,二是参观研究所博物馆,三是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参观刘东生院士纪念展室。本次活动吸引了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博党支部在内的社会公众约百名。
学会副秘书长刘强以“地质之美无与伦比——让人叹为观止的地形地貌”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奇特地形地貌。报告展示了世界各地近200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地貌景观。一张张奇美的地质景观图片引人入胜,伴随着各景观成因的讲解,大家无不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也表现出对各地瑰丽美景的深深向往。为了增加报告的吸引力、活跃气氛,报告过程中还设置了一些小问题与现场观众互动,给回答正确的听众赠送了精美的矿物、化石作为奖励。
接下来参与活动的人员参观了研究所新建成的博物馆。展览柜中陈列的陨石、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琳琅满目,加之志愿者精彩的讲解,大家仿佛近距离地聆听着这些地质标本在“述说”着地球的沧桑巨变。
在刘东生先生纪念展室,参与者们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精神的熏陶。志愿者深情的讲解,让大家对有“中国黄土之父”之称的刘东生院士一生投身于地质事业,在中国黄土研究方面取得国际瞩目和认可的杰出成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真切领略了老一辈科学家的风采,为刘先生的科学精神所叹服。
活动结束后,参与者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活动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领略到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真是收获颇丰,期待以后再组织类似的科普活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寻找地球之美”地质考察
9月15日,作为我会主办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的“认识自然,探寻地质学的奥秘”地质考察活动,在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举行。活动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我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30余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领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郑秀娟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向才富老师担任讲解老师,志愿者是研究生陈鑫、贾天鹏和满博成。
向才富老师带着大家勘察了7个地质剖面点,观看了火山岩的风化现象出现的岩石柱与球形风化形成的“石头花”,火山沉积物与火山口,河流沉积剖面中的河道沉积与河漫滩沉积,沉积构造中的波痕与重荷构造,地层构造中的背斜与断层,冰川沉积形成的V形谷,恐龙活动的遗迹恐龙脚印,等等。
恐龙脚印
火山岩球形风化形成的石头花
讲解沉积过程
讲解小断层
向老师用风趣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给大家解读了这些地质现象,揭示了大自然界的力量与地学之美,同时结合他的人生感悟,告诉大家要敬畏自然,热爱自然,在事业上在经得起磨难,成就伟大的自己。向老师用他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带着大家进行思考,启发式地让大家慢慢地体会地学之美。
向老师的讲解得到了参考者的充分认可。参加活动的既有在校的大学生,也有非地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还有中学生、其他专业科技工作的地学爱好者、编辑等,尤其是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地学爱好者,积极参与了这次科普活动。
活动结束之时,很多人都表示,这是一次非常生动有趣的地学科普课,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多一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礼赞共和国华诞、探索身边的地学”
系列科普活动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组织承办的“礼赞共和国华诞 探索身边的地学”2019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在9月中下旬顺利举办。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地学院的地学学科优势和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活动包括地学科普展览和地学科普讲座两方面的内容,向全校师生和公众开放。
地学科普展览 感知身边的地学
9月14日,地学科普展览在地大校园西区院士长廊开展。展出的实物标本主要为古生物化石、岩石矿物的教学标本,另有一些地球科学俱乐部收藏的众多标本,内容十分丰富。
活动当天正值中秋节假期,展览吸引了众多行人关注,他们纷纷驻足观看。参观者有来学校参观的亲子家庭,有在地大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有毕业几十年的地大老校友,还有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他们被这些神奇的标本吸引,好奇地询问矿标的名字、成因;有的则对化石感兴趣,专注地听着志愿者的讲解;有的则迫不及待的想要记录下眼前美丽的标本,举着手机,拍摄精美的展品。
展览活动持续了一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游客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期待接下来的系列活动。
地学科普讲座 走近中国探月工程
作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延续,9月27日,在地大教三楼110,地学院长期参与嫦娥探月工程的肖龙教授作了“嫦娥探月工程与地球科学”的科普讲座,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肖龙老师从月球的基本概况出发,引出中国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个阶段,并详细介绍了嫦娥四次任务的目的与意义。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目的是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嫦娥三号和四号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
报告中一段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视频,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肖老师强调探月并非易事,一些国家飞船坠毁便是最好的证明。嫦娥工程还在继续进行,此工程将推动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肖老师介绍了太阳系探测的主要科学和应用问题。他认为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密切相关,地质学还有很长的路,不仅仅是地球上面的科研,还会有宇宙中的研究,全新的领域在等着我们。
肖龙老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探月工程团队的寄语,使同学们认识到国家对探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期待,他希望同学们将自己的奋斗与国家的奋斗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科普日活动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既感受到了地质学的魅力,也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还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改变了他们对地质学这一古老学科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兴趣。很多同学在参观和听完报告后留下了真挚的感言:
地球科学学院X11193班阙斌同学写道:“在参观这次科普展之前我是一个地质学的小白,因为不了解所以以为地质学只是在野外找石头并且工作也是特别辛苦且枯燥。在参观这次科普展后,我改变了原来的一些看法,当我了解到夜明珠叫荧石时,当我看到张开侧翼栩栩如生的三叶虫化石时,当我了解到云母一层层可以撕开时,当我了解到石膏也分多种时,当我看到胡氏贵州龙化石时,我发现我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迷上了地质学。各种美丽的矿石,各种栩栩如生的化石。这些都让我沉醉。我发现了它的乐趣,这也是我在这次科普展上最大的收获”。
地球科学学院X11192 严越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肖龙教授用这句话作为了此次演讲会的结束语,让我感触良多。在这次讲座中,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曾了解的知识,知道了现如今的航天工程与地质学息息相关,了解到了月球上面所特有的岩石矿物,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嫦娥工程系列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更了解到了中国与国外相比的一些优势与不足,以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知道了还有很多尚未攻克的问题等待我们这一代的新青年去攻克解决。生于时代的浪潮之上,我们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更应该将满腔的热血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工作中,为祖国添砖加瓦!
地球科学学院X11193班的杜天郢写道:“听了肖龙教授关于探月工程与地球科学话题的讲座受益颇多。肖龙教授思路清晰,字字珠玑。肖龙教授与我们畅谈嫦娥工程,从一个个部件结构的讲解到一段段飞行成功经历的述说。从中流露的不光是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不易的酸楚,更是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自豪。而肖龙教授引用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探月工程的讲话以及殷鸿福院士的人生格言,也让我们真正明白了航空航天国家建设计划的内容和意义更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该用什么态度去应对学习和生活。感谢肖龙教授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嫦娥探月工程与地球科学,也感谢肖龙老师通过讲座让我们未来的人生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中科院地化所:组织科普报告和扶贫捐赠活动
9月17日,中共中科院地化所学会党支部、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二、三支部的部分党员和民盟地化所支部的部分成员来到贵阳市林海中学,向学校进行了捐赠,并举办了科普讲座。
林海中学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中学,地处偏僻的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乡猫洞村。由于当地的几个村的回迁安置房正在修建当中,现仅有学生40多名,均为当地的农民工子女,其中80%为留守儿童。学会从2018年开始就对林海中学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和扶持,通过个人募捐方式进行了多次捐款捐物。
刘莉副秘书长首先代表几个支部向林海中学捐赠了一些款项,贵州省陨石文化科普馆馆长杨可欣女士向林海中学捐赠了模拟火星壤、模拟月壤、模拟小行星土壤等样品和珍贵的阿根廷铁陨石。
扶贫须先扶智和扶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活动还邀请了中科院地化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阳博士做了“陨石、小行星与深空探测”的科普报告。报告围绕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天外来客“陨石”展开,随后又就宇宙中是否还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目前世界上和我国对深空的探测研究等科学知识进行了介绍。李阳博士的报告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结束,学生和老师们踊跃提问,李阳博士都做了有趣的解答。
当大家要离开林海中学时,师生们依依不舍,纷纷表示既学到了科学知识,又体会到了党和社会的关爱。同时大家也深为林海中学师生在艰苦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向上及对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愿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明天!
致谢:感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活动的开展给予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