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召开学术会议暨庆贺活动

  

  流体包裹体的四十年 

  ——我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召开学术会议暨庆贺活动 

  1977年,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卢焕章等学者的积极倡议和组织之下,全国第一届流体包裹体会议在广西全州顺利召开,这是文革后最早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之一,来自国内各地质单位的400余名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197810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成为学会首批成立的专业委员会之一。随后,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基本上每两年召开一次,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18次。为庆祝首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召开40周年暨第九届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71222日,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大学召开了流体包裹体与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宏瑞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学会副理事长郑永飞院士代表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汝成教授,代表学院对各位代表来南京参会表达了热忱的欢迎;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倪培教授,代表专委会简要回顾了中国流体包裹体的四十年发展历程,他指出,40年来,几代科学家秉承发展我国包裹体的思想方法、推动学科建设的初心,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本次会议围绕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这一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郑永飞院士做了题为俯冲带流体的地球化学的特邀报告,南京大学董树文教授应邀做了长江中下游深部结构与成矿的大会报告。另外,来自第九届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的6位委员分别做了学术报告。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任钟元研究员介绍了峨眉山苦榄岩的熔体包裹体研究新成果;中国科技大学肖益林教授系统回顾了俯冲带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兰州大学张铭杰教授着重介绍了地幔岩浆作用流体组成及其意义;北京科技大学谢玉玲教授则对稀土成矿流体特征及迁移、沉淀机理进行了探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孟凡巍副研究员,从石盐流体包裹体的角度探讨了奥陶纪海水成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毛世德教授介绍并演示了最新开发的流体包裹体计算软件“FICS2017”。这些精彩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极大兴趣,围绕报告内容大家进行了热烈和充分的讨论,会议气氛热烈,即使会间休息期间也讨论不断。 

  最后,倪培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从目前的国际研究动态来看,流体包裹体在火成岩、变质岩、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地质历史上的古环境恢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但同时也有较多问题尚待解决,需要国内外的包裹体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更精准的研究。可以预见是,目前国内外极为关注的单个包裹体成分(元素、同位素)实验手段的建立,将为地质流(熔)体的研究提供更精确的约束,为更深入的理解地质过程的流体作用提供更可信的资料。 

            (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  供稿) 

 

郑永飞副理事长代表学会致辞 

 

倪培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