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公告
2002年6月2日,在我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第四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委员会主任欧阳自远院士的主持下,顺利进行了第九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的评选。本次共评选出6名获奖人。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笔划为序)。
韦刚健男,1968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海洋地球化学及其气候环境演变记录研究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1)率先在国内开展高分辨率珊瑚古气候重建的研究,首先成功建立了高精度的热电离质谱(TIMS)U-Th定年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使得精确测定30万年来的纯碳酸盐体系的年龄成为可能。使用该方法成功测定了南海全新世一些珊瑚的精确年龄,为南海珊瑚古气候重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时间标尺。2)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技术建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珊瑚Sr/Ca、Mg/Ca和U/Ca等元素比值分析方法,成功建立了南海高精度表层海水Sr/Ca、Mg/Ca和U/Ca温度计。该方法的建立,使得珊瑚元素温度计的分析方法从传统的TIMS分析转向高效率的等离子质谱分析,不仅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也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对珊瑚元素古温度记录研究的广泛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通过沉积物中元素、同位素组成拓展海洋沉积物中气候环境记录替代指标的研究。利用微体古生物壳体元素比值重建古海水温度记录,沉积物元素、同位素组成对气候环境演变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突破,有别于传统的海洋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对于丰富海洋气候环境演变记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王登红男,1967年6月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研究
获奖人的主要学术成就有:1)通过对阿舍勒铜矿不同类型矿石、围岩硫、铅等同位素的研究,证实了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基性火山岩而硫与酸性火山喷气活动有关,细碧岩为底板而酸性岩为顶板的认识,对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被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在实践中应用;2)率先开展阿尔泰地区成岩成矿及地幔脱气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研究,较好示综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的不同来源,证实了地幔脱气对可可托海等大型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重要贡献;3)提出了阿尔泰伟晶岩矿床与造山过程具有耦合关系的认识,并通过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实了这一认识;利用白云母40Ar-39Ar快中子活化分析获得一批新的资料,结果证明阿尔泰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从加里东期开始直到燕山期均有,且从老到新具有明显的演化轨迹,由此建立了成矿谱系;4)对阿尔泰成矿省成矿系列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为利用矿床成矿系列的地球化学特点示踪地壳的演化历史、建立成矿谱系提供了创新点。
刘建忠男,1968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华北克拉通基底地体构造格架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起因
获奖人的主要学术成就:通过直接证明法和逐渐逼近法探讨了地球形成早期的不均一性。在考虑地球能量演化的基础上,确立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岩石为研究对象,并重新厘定了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格架,同时研究了每个地体在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时代的变质基性火山岩,说明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选定吕梁-中条裂谷带及冀东地体和小秦岭地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晚期岩石建造和早期岩石建造之间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继承性演化关系,后期的地质过程对岩石化学组成的影响与初始组成对起控制作用相比较,明显处于次要地位。环渤海陆核、晋冀陆核和东胜陆核的基性火山岩样品的氧同位素结果表明,每个陆核均有自己独特的氧同位素组成,初步证明了岩石中地球化学的不均一性是地球形成时初始不均一性组成的继承。
毕献武女,1967年2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富碱侵入岩及其与金、铜成矿关系研究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以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中的姚安金矿床、马厂箐铜矿床和金厂箐金矿床及其所在区域的富碱侵入岩为研究对象,证实了马厂箐和姚安富碱侵入岩体是富集地幔在喜马拉雅山早期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当于A型花岗岩,并提出了该岩体为“含水”的A型花岗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证实了产在富碱侵入岩内外接触带上的姚安金矿床、马厂箐铜矿床和金厂箐金矿床,正是由富碱侵入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形成的斑岩型铜矿;揭示富碱侵入岩的成矿专属性,即在该岩带中,斑岩型铜(金)矿床主要与碱性-亚碱性过渡系列的岩浆活动有关,而斑岩型金(贫铜)矿化则主要与碱性系列的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此外,采用激光熔样ICP-MS方法原位测定了富碱侵入岩中原生和次生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并据此成功示踪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
何宏平男,1967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现代谱学方法在粘土矿物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1)利用EPR等技术对吸附了Cu2+等重金属离子的蒙脱石及其热处理产物进行了研究,首次在Cu-蒙脱石的电子顺磁共振谱上记录到了Cu2+的精细结构线和超精细结构线,直接证明了Cu2+等金属离子不仅以水合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蒙脱石矿物的层间,而且进入了Si-O四面体片的复三方形孔洞和Al-O4(OH)2八面体片中的空位,突破了传统的“只有Li+等小离子半径的金属离子才能进入蒙脱石铝氧八面体空位”的观点;2)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粘土矿物的MAS NMR谱学研究。对参数进行了探索,采用小脉冲(0.6μs)提高转子速度为5000 Hz,并仔细选择其他实验参数,首次在7T条件下实现了对所测变高岭石中Al(IV)、Al(V)、Al(VI)的清晰分辨,获得的高分辨27Al MAS NMR 谱可以和国外学者在9.4T和11.7T条件下所测得的谱图相当;3)利用MAS NMR技术对仇山酸化蒙脱石的研究表明,在酸化过程中,当蒙脱石铝氧八面体片中相邻的一对铝离子中的一个铝离子被溶解后,有一对共用羟基被“带走”,因此该铝离子对中的另一个铝将由六配位转变成四配位。同时Si原子由Q3Si(0Al)结构向Q4Si(0Al)和Q3Si(1OH)结构转变,转变形成了Lewis酸中心,而Si原子局域环境的改变形成了BrΦnsted酸中心。
谢树成男,1967年10月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请奖项目: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全球变化中研究中的应用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1)从青藏高原海拔7000m的雪冰中检测出系列痕量有机分子,这些分子不仅灵敏地记录了人类活动的污染物,而且证实青藏高原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活动,以及雪冰这一全球变化重要载体中的有机分子所具有的古气候意义;2)确立了泥炭中某些有机分子的单体氢同位素值与古温度有相当好的相关性,提出了苔藓植物C23正构烷烃主峰标计了一种寒冷的气候信息,证实了泥炭这一全球变化重要载体中的有机分子也能相当灵敏地记录古气候信息;3)北方黄土地层有机分子揭示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发育草原植被的景观,为黄土高原的植被之争提供新证据,否定了黄土高原塬面上存在森林植被的观点。初步发现黄土地层某些有机分子指标不仅与黄土的磁化率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与深海氧同位素气候记录吻合,表明黄土地层和雪冰、泥炭一样,其分子化石可以灵敏地记录着古气候等与全球变化相关的信息;4)南方网络红土地层某些有机分子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曲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证实了尽管南方更新世网络红土是湿热条件的产物,但同样受由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曲线所反映的全球气候波动控制。南方红土与北方黄土一样具有精细记录全球变化的能力。
以上6名获奖者在评选委员会认真评审、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全部获奖者均符合本奖的奖掖条件,产生过程符合本奖“实施办法”所规定的程序。
在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的评选活动中,评选委员会始终遵循办奖宗旨,遵照“实施办法”,以公平、公正和鼓励创造性贡献的原则开展评选活动,为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作出了努力。
本奖自1986年举办首次评选活动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并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审批,成为社会力量所办奖项;迄今已有44名从事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他们大多已成为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事业的骨干,成为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动学科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赏、支持与承认。为此,我们将继续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