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第18届学术年会在合肥隆重召开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于4月18日在合肥隆重开幕。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近2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名誉理事长刘丛强院士、胡瑞忠院士,理事长冯新斌研究员,以及陈敬安研究员、董发勤教授、何宏平研究员、金章东研究员、李薇研究员、李献华院士、刘福来教授、刘勇胜教授、汪毓明教授、王汝成教授、魏国齐教授、吴福元院士、谢先德院士、张宏福院士、赵志丹教授、郑永飞院士、郑建平教授、周新华研究员等学会顾问、负责人和特邀嘉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应邀出席开幕式。
大会现场
郑永飞院士主持开幕式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院士主持开幕式。冯新斌理事长首先致开幕词,他对各位嘉宾、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为学会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已经去世了的历届理事、委员表示深切的哀悼。
冯新斌理事长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深情回顾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之间的血脉联系,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包信和院士致欢迎辞
我会设立的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以下简称侯德封奖),表彰奖掖我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人才发现培养的奖励机制。本次大会开幕式举行了第18届和第19届两届侯德封奖的颁奖仪式。第18届和第19届侯徳封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丛强院士和胡瑞忠院士分别宣读了两届的授奖决议,两届共20位嘉宾和学会负责人为获奖的青年科学家颁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戴立群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森研究员分别代表第18届和第19届全体获奖者发言,表达了我国优秀青年科学家为服务国家需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坚定决心。
刘丛强院士宣读第18届侯德封奖授奖决议
胡瑞忠院士宣读第19届侯德封奖授奖决议
颁奖嘉宾与第18届侯德封奖获奖者合影
颁奖嘉宾与第19届侯德封奖获奖者合影
戴立群教授发言
胡森研究员发言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学术报告环节,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院士主持。大会邀请国内5名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果的优秀科学家与大家分享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南京大学王汝成教授做了题为“给稀有金属矿物排个队:矿物多样性与变化规律性”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朱弟成教授做了题为“碰撞带地壳生长与演化”的报告;西北大学陈立辉教授做了题为“洋岛玄武岩的Mg-Fe-Zn同位素组成与深部地幔化学储库的属性”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礼萍教授做了题为“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多同位素制约”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府研究员做了题为“深部碳循环与碳达峰、碳中和”的报告。
李献华院士主持大会学术报告
王汝成教授做报告
朱弟成教授做报告
陈立辉教授做报告
秦礼萍教授做报告
郭正府研究员做报告
围绕学科前沿和热点,会议设立了30个专题分会场。4月18日下午-20日下午,与会科学家进行了61场次的专题交流,共交流口头报告650个和展报104个,其中有201个邀请(主题)报告,40个侯奖报告。30个专题分别是:矿物与微生物共演化;矿物表界面过程与矿物资源高效利用;成岩、成矿作用和过程的矿物学记录及新矿物研究;陆盆地与沉积;大火成岩省及其成矿效应;俯冲带变质作用与造山带演化;造山带成矿作用;汇聚板块边缘化学地球动力学;碰撞带岩浆成因与地壳演化;岩浆的形成、演化与地球系统演变;幔源岩浆活动和地幔动力学;地幔物质组成、性质和演化与高温高压研究;地球深部挥发分循环与效应;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及应用;地质流体及其资源、能源与环境效应;海洋地球化学与海底成矿作用;表层地球系统中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地表过程与化学风化;环境健康诊断与污染修复;地表重金属环境行为与效应;矿山环境污染与修复;金属稳定同位素与岩浆作用;分析地球化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进展;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地球脱气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深空探测与天体化学;早期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基础科学问题的数据驱动型研究进展;地学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地球生态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生态地球化学。
本次会议还开设了两场专题讲座。会前开设了“汇聚板块边缘岩石地球化学”专题讲座,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郑永飞院士、赵子福教授、陈伊翔教授、陈仁旭教授、戴立群教授、高晓英教授和夏琼霞教授主讲。会间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及学术道德”讲座,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郑秀娟教授主讲。这些报告系统深入、针对性强,受到了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好评。
与会代表通过在会议期间对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代表们普遍表示,本次会议报告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前沿性强,自己收获很大。
(黄娇娇/供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