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论文——石与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也许正是这两个因素,孕育了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 —— 石文化。

原始时代,石刀、石斧等石制工具,作为人类战胜自然,保护自我最早的工具,这在各文明古国的历史发展上,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从出土实物看,中国这类石制工具,无论就数量和型制看,可能要算世界第一。接下来,出现了各种石制艺术品,如石珠、石针、石斧等。

石制品作为医疗器械用来保护人类健康,这在中国《史记》里早有记载。在《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就记载了古时名叫俞跗的人用石针治病的事,后代产生的“针砭”一词中的“砭”就指的是一种用石治病的方法。

现代常用的工艺美术石料,包括宝石、玉石和彩石三种。而中国人对玉石的认识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以前就开始了,这已是得到出土实物证实了的。中国人很早就非常珍视“玉”这种石料,因为它硬度大(如黄玉硬度为8,刚玉硬度为8,接近于最硬的金刚石10 ),透明或半透明(玉石全透明或不透明的较少),温润而有光泽,《礼记》里就有“君子佩玉”之说。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玉”几乎成了一种“完美”,“高贵”的象征:帝王身上必定有玉制饰品,士大夫佩带玉器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文人更把玉作为一种美好品德的象征。《韩非子》里卞和献璧的故事和《史记》里完璧归赵的故事,更令人想起“玉”的价值。时至今日,玉制品在国际市场仍有很高的价值——香港拍卖会上,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16cm长的龙形玉映以280万元人民币成交,清朝中期一件白玉雕蝠双耳环大龙碗(径18.2cm)更以360万元人民币成交,中国人生前珍视“玉”,连人死时,也要在将死的人嘴里塞上一块玉,古书上叫“含玉”’意思是让死人在阴间也保持他(或她)身份、地位,这样玉又成了一种吉祥的祝福了。

彩石作为一种观赏石,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雨花石”。“雨花石”盛产于南京,因颜色鲜艳可爱而闻名遐迩,更有传说认为雨花石为无数烈士鲜血染红,更加得到仁人志士、迁客骚人的喜爱。周恩来对朋友送给他的雨花石视若珍宝,这实质上体现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先烈的敬重。这种精神,也就是一种中国的石文化精神。近来报导的菊花石、腊肉石、画像石又使中国彩石大放异彩。而地质工作者在贵州发现的孔雀石、紫水晶颜色也非常漂亮。而贵州出土的海百合、贵州龙、三叶虫等化石,不但在艺术欣赏上有很高价值,在科学上作用可能就更大了。

人类文明跟石的关系说来实在太长了,而石跟中国文化的结合所产生极大影响,恐怕世界上少有能比拟的,单拿成语来说;坚如磐石,完璧归赵,石破天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为玉碎,不肯瓦全不是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语言吗?

                                                  贵阳九中高二(1)班 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