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
 
学术活动计划
会议通知
会议纪要
  
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
  
 
 
 
会议纪要
我会召开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4届学术年会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5-03     【字号:

顺利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 召开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颁发第14届侯德封奖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4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4月22~25日在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我会主办,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承办。会议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同时举办第14届学术年会开展学术交流。包括欧阳自远院士、王德滋院士、刘丛强院士、郑永飞院士、翟明国院士、周卫健院士和谢先德院士在内的,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国土资源系统、高等院校以及石油、有色、冶金、煤炭等部门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是我会继2011年在广州召开的第13届学术年会以来的又一次盛会。   

4月22日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刘丛强院士主持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六次(扩大)会议。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倪培教授向会议通报了本次大会的筹备情况,李世杰秘书长汇报了理事会(包括专业委员会)换届组建的有关工作,审议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其他几个报告的情况,商讨了换届选举的一些具体事宜。最后组织学习了十八大精神,传达了中国科协关于全国学会开展学术、科普等活动的指示精神。

4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第七届理事会刘丛强理事长首先致开幕词,陈骏副理事长代表南京大学致欢迎辞。随后,李世杰秘书长做了“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走科学发展的繁荣之路”为主题的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第七届理事会四年来的主要工作,并结合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形势,明确了学会的定位,提出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思路。接着,杜杨松、徐义刚、周新华、樊祺诚分别代表大会的各个工作小组做了会章修改报告、学会财务报告、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和选举工作报告。最后,全体会员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的99位理事。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第14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10名获奖人是我国矿物、岩石与地球化学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科技大学黄方教授代表全体获奖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表示要再接再励,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新的贡献。   

4月24日晚,新选举产生的第八届理事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进行了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学会负责人的选举,胡瑞忠当选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邓军、高山、倪师军、翟明国、周卫健、徐义刚、王世杰、朱立新、邹才能当选为副理事长,李世杰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秘书长。会议讨论决定,增聘刘丛强院士为名誉理事长,刘嘉麒院士为顾问;同时通过了21个专业委员会和3个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聘任建议方案;另外,为方便学会工作的开展,经各有关单位推荐和秘书长提名,会议讨论决定聘任13位科技工作者为副秘书长。随后,刘强副秘书长总结、汇报了广大会员代表对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会章修改报告和财务报告,以及关于学会工作的其他意见后,会议讨论通过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决议、财务报告和会章修改报告的决议(草案)”;结合中国科协近期的有关工作安排以及广大会员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还讨论了第八届理事会任期工作设想。最后,会议讨论决定2015年6月中下旬在吉林长春召开下届年会,由吉林大学负责承办。

投票选举结束及侯德封奖颁布之后,第14届学术年会正式拉开大幕。本次学术年会特邀了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主席Donald Sparks教授和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主席Naohiro Yoshida教授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刘丛强院士、郑永飞院士、陈骏教授、牛耀龄研究员、胡瑞忠研究员、林杨挺研究员、李春来研究员和谢先德院士也先后作了大会报告,这些报告涉及到资源、环境、月球探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除了大会报告以外,本次学术年会设置了十一个专题23个分会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题学术交流,交流报告540个。会前以《高校地质学报》增刊形式出版了会议文集,文集共收录640篇论文摘要。23个分会场的主题分别为:1)矿物与微生物交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2)矿物的表-界面反应性;3)沉积学与盆地动力分析;4)区域变质岩的岩石学与温压确定;5)碰撞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6)板内岩浆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7)板块俯冲的化学过程与成矿;8)岩浆作用及成矿过程的壳、幔“二人转”;9)深部熔/流体交代作用与大陆岩石圈演化;10)流体包裹体、地质流体与成矿成藏;11)矿床地球化学;12)中国金矿床成矿理论与地质勘查新进展;13)地表关键带过程和物质循环与气候-生态-环境变化;14)微量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及影响;15)微区同位素分析及地质演化记录;16)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馏理论、分析方法和地质应用;17)Re-Os同位素体系在地幔与壳幔相互作用中应用;18)计算地球化学;19)成岩成矿机理和岩石圈深部过程的实验与地球化学约束;20)化学能源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21)非常规油气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与科学问题;22)煤岩学、煤矿物学与煤地球化学;23)月球、火星、小行星的形成演化与深空探测。这些分会场不仅涵盖了地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还涉及资源、环境、灾害、生物、新技术新方法等多个学科领域,表明了当前学科发展的综合、纵深发展趋势。各分会场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反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配合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了对黄山花岗岩、九华山花岗岩和苏州花岗岩的野外地质考察。会前南京大学派人具体考察了野外线路,编写了各考察点的详细说明,充分反映出地学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大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会议内容、规模、组织安排等方面均做出了细致、妥善的安排,得到许多理事、专业(工作)委员会和广大会员代表,以及参会代表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达到了预期目的。许多代表表示,这次会议不仅交流了成果,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加深了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大会充分体现了我会民主办会、促进成果交流和学科发展、服务广大会员的宗旨,这也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对于增强学会的凝聚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许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年青的地学工作者纷纷表达了加入学会、成为会员的愿望和要求。另外,此次会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与会代表是青年人,他们参会积极,思想活跃,会议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是他们学术训练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改革和创新的潮流中,我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我会不仅能够顺应改革的潮流,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把握好这一机遇迎接挑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