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活动
第12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公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13     【字号:

2008年5月10日,第五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12届评审会。会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刘丛强主持。

本次共评选出9名获奖人,经网上公示(公示时间:2008-5-22至2008-6-2)后,无异议,评选结果生效。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以姓氏拼音为序)。

韩贵琳 女,1971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喀斯特流域侵蚀与地表水地球化学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1)利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贵州省喀斯特流域河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来源和流域的风化侵蚀速率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指出大气SO2排放和硫化物风化氧化产生的硫酸是加速流域岩石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可能对全球碳循环产生影响;2)首次利用锶同位素识别了贵阳市雨水中Ca、Mg等物质的主要来源,为该地区碱性粉尘对酸雨的中和作用相对降低了酸雨的实际危害提供了新依据;3)重点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其迁移转化问题,促进了对喀斯特流域经常发生的“二次污染”机制的认识。

贺怀宇 女,1972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火山岩氩-氩定年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与同事合作建成了所在单位的氩-氩年代学实验室,并研制了CO2激光样品窗设备和低本底激光样品纯化系统;2)提出对火山岩样品预处理除去蚀变矿物,谨慎对待扰动的年龄谱,规范误差计算可以有效的提高年龄的准确度和精度;3)对热河生物群生存时代进行了高精度氩-氩定年,获得了热河群九佛堂组化石层的时代为120 Ma、大北沟组化石层的时代为131 Ma,陆家屯化石层的时代为124 Ma,为认识热河生物群的演化和国际地层与生物群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制约;4)对国际地质界线M0r进行了氩-氩精确定年和古地磁学综合标定,为修订白垩纪地质年表提供重要的参考点,也为准确确定白垩纪超静磁带的起始年龄提供了约束。

王强 男,1971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埃达克质岩与铜金成矿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厘定天山北部石炭纪、羌塘北部三叠纪岛弧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认为该组合是俯冲洋壳产生的熔体而非流体交代的岛弧岩浆岩系列;2)确定藏北可可西里新生代(18-15 Ma)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下地壳起源的埃达克质岩;3)确定大别造山带白垩纪伸展垮塌阶段增厚的含角闪石或金红石的下榴辉岩质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花岗岩,指出其形成后源区的榴辉岩质残留体将发生下地壳拆沉作用,拆沉进入地幔中的榴辉岩质残留体与地幔的混合成为后期“富集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的源区;4)确定扬子地块东部晚中生代板内伸展环境中形成埃达克质岩的四种机制(拆沉或增厚下地壳、残留洋壳熔融和岩浆混合),厘定了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的“埃达克质-橄榄玄粗质岩”这一新的岩石组合;5)总结了岛弧与板内伸展背景中埃达克质岩的铜金成矿作用,认为以“熔体-地幔作用”对铜金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高Fe2O3含量的熔体对地幔的氧化作用是导致地幔金属硫化物分解,有利于铜金矿化的重要原因。

王焰 女,1968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通过对玄武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因研究,认为低钛玄武岩与Ni-Cu-(PGE)硫化物矿床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指出低钛玄武岩强烈的地壳混染是造成Ni-Cu-(PGE)硫化物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2)通过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详细认证了强烈的地壳混染导致硫化物矿浆熔离和斜方辉石结晶的机理;提出了云南白马寨矿床是由深部岩浆房地壳混染、岩浆沿岩浆通道上涌并经流动分异、再侵位形成同心状岩体的理论;3)系统研究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矿石矿物和铂族矿物,认为云南金宝山铂钯矿的铬铁矿成因与岩浆中滞后的地壳混染作用有关,并因此导致了铂钯矿的形成;认为岩体中的铂族元素基本保持了岩浆成因的特征,后期热液蚀变作用造成铂族元素富集形成铂族矿物,铂族矿物的形成可分为三期;4)提出新街岩体的Fe-Ti氧化物是富Fe、Ti的基性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5)认为昭通自然铜矿中的自然铜形成于低温还原环境下。

吴平霄 男,1968年12月生,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请奖项目:粘土矿物材料与环境修复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利用MAS NMR、AFM等现代谱学分析技术发现蒙脱石材料酸活化后四面体Si-O原子团发生结构重组,形成畸变的Q3硅结构和Q4硅结构,这种表面结构的变化是蒙脱石表面Bronsted酸活性及其吸附性能增强的根源。突破了传统的“只有八面体片中Al的结构转变才产生Lewis酸位,而四面体片中Si的结构变化对表面酸位没有贡献”的观点;2)从热活化处理得到蒙脱石热结构变化模式,在900~1000℃时出现亚稳态的新矿物相μ-堇青石相,1350℃时相变形成铁堇青石相;3)制备出具有超强吸附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柱撑蒙脱石环境功能材料,对突发水体环境、土壤环境污染有良好的修复效果。4)通过对柱撑粘土对肥料养分控释的机理研究,利用柱撑粘土材料对氮肥、磷肥和微肥进行改性制取控释肥料,提高了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了养分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从柱撑粘土材料的结构性能入手来研究和阐明其控释机理。

吴元保 男,1971年4月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请奖项目:高级变质岩石锆石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研究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的榴辉岩、混合岩和麻粒岩等高级变质岩石中的锆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锆石的Nb、Ta含量和Nb/Ta比值以及Lu-Hf同位素组成可以为锆石成因提供新的有效判据。并以此为基础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和混合岩变质锆石的年龄给出了合理的限定,确定了它们的地球动力学意义;2)对北大别形成于造山作用过程的麻粒岩及伴生的片麻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为古元古代。证明扬子板块存在古元古代的碰撞造山作用,经历了Columb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过程;3)对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的北淮阳和五莲浅变质带中的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和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确定其形成年龄为新元古代,且经历了新元古代的多期热液蚀变作用,为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和Rodinia超大陆裂解共同作用的产物。据此确定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板块缝合线在北淮阳和五莲浅变质带以北,它们的形成可能是板块俯冲过程刮削下来形成的构造加积楔。

谢志东 男,1968年9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请奖项目:球粒陨石冲击熔融脉中高压矿物研究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1)通过陨石冲击熔融脉的系统研究,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否定了原广泛应用的冲击压力标定,校正及下调了原最高压力两个数量级;冲击熔融脉的系统研究是对传统权威观点的一个全面的反思,完善了冲击变质理论。2)通过透射电镜微分析技术、静态高压实验学及冲击物理学的综合分析,深化了冲击变质学研究领域,为熔融脉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3)发现了新的高压矿物与矿相组合,如Spinel-structured Fe2SiO4和Ca-rich majorite的首次发现,为地幔矿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袁洪林男,1974年9月生,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请奖项目:激光剥蚀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首次建立了锆石原位微区Hf同位素、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同时分析的LA-MC-ICPMS和LA-Q-ICPMS联用方法,对锆石定年和年龄的地质解释具有重要意义;2)首次提出二阶段剥蚀法,可在锆石同一原位点上进行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发展了LA-Q-ICPMS锆石定年和示踪方法;3)LA-Q-ICPMS进行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方法,为研究微观的元素行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国际上首次获得BHVO-2G和BIR-1G两个标样4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4)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许沟蛇纹石化石榴橄榄岩中Re-Os同位素研究,表明许沟橄榄岩与大别地幔橄榄岩具有相同的Re亏损模式年龄,表明它们来自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5)研制出适合难溶地质样品溶解的高温高压溶样弹,并获得国家专利(ZL 03 2 18713.0)。

钟 宏  男,1971年2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请奖项目: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层状岩体及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

获奖人主要学术成就有:1)确定产出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主要形成于距今2.6亿年左右,与峨眉山地幔柱的活动密切相关;2)根据高质量的铂族元素(PGE)分析数据结合其它地球化学特征,指出新街层状岩体同时赋存大型Fe-Ti-V和PGE矿床为世界非常独特的成矿作用,其母岩浆为特殊的富含Fe、Ti的苦橄质岩浆。红格和新街岩体的Fe-Ti-V和PGE成矿作用主要受各韵律旋回的岩浆混合和硫化物熔离作用的控制。首次应用峨眉山玄武岩的PGE地球化学特征来评价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PGE成矿潜力,对在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寻找PGE矿床有重要的指示意义;3)首次提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可同时出现A型和I型花岗岩,且与赋存超大型Fe-Ti-V矿床的层状岩体共生。A型花岗岩为底侵的镁铁质岩浆在地壳深部经历高度结晶分异的产物,而I型花岗岩则源于中上地壳古老长英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为深入理解地幔柱作用下壳幔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评选委员会经认真评审、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以上9名获奖者。全部获奖者均符合本奖的奖掖条件,产生过程符合本奖“实施办法”所规定的程序。

本奖的评选工作始终遵循办奖宗旨,遵循“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公平、公正和鼓励创新的原则,为促进优秀人才的成长作出努力。

本奖始于1983年,由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涂光炽院士提议而设立。1986年举办首次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2002年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审批,进入社会力量办奖序列。此前获奖的69名从事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多已成为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领域科研、教学和生产的骨干,成为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促进了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

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动学科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赞赏与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社会团体协助党与政府发展科学事业、促进出成果出人才的办奖宗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