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会合作” 开创科普活动的新形式

  

  学会如何利用学术会议的机会,让青少年学生走近科学,使科普活动与学术活动相结合;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和酝酿的问题。

2006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给我们带来了第八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的信息:会议要求,会议组委会的国家都须在六月底前为会议提供一百件青少年(818岁)学生有关汞污染的作品。为此,我会马上组织力量在贵州全省范围内开展远离汞危害、拒绝汞污染的科普教育活动。并邀请了有关学校负责科技活动的教师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织了由汞污染研究专家、学校教师和科普志愿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立即在几所中小学开展活动:请专家到学校作报告,开展与汞有关的科普展览和讲座,及时与辅导员老师联系,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经过几个月工作,我们的工作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他们搜集了许多与汞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了汞污染的知识,以"远离汞危害、拒绝汞污染"为主题,通过绘画、论文、网页制作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培养中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积极的作用。如遵义二中部分学生的作品,水墨山水画,蝇头小楷手抄报等,既反映了汞污染途径、危害和严重性,又富有想象力,给人以思考,以启迪……。当然,贵阳九中和贵阳一中的学生作品,也是各有千秋,不乏创新之作。更为可贵的是,花溪小学也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

我会在收集、整理后,将这次的活动内容以及在四所学校评选出的110件优秀作品(2件手工艺品、6份幻灯片、1个flash动画、2份手抄报、9篇论文、90份绘画作品)报送到并第八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获得了组委会高度评价,并为这110件优秀作品的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一次成功的尝试;从合作形式到组织形式,从科普内容到宣传方式,都给我们一种启示:依仗学会的科普资源,只要肯动脑筋,科普工作大有前途。

下图为第八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给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国际汞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