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10-28 【字号: 小中大 】
相传,当乌云翻滚,雷公为制造闪电雷鸣奔走之时,不慎将书写雷霆号令的墨块跌落在琼雷地区,于是我国雷州半岛南端和海南岛一带每每在雷雨交加之后,山沟里便出现一些色墨状异的小石头,碎之则如玻璃,人称“雷公墨”。 “雷公墨”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朝刘恂著的《岭表录异》一书。书中说:“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莹可爱。” 雷州半岛的雷公墨产于湛江市附近、海康县和徐闻县,海南岛的见于岛东北海岸的文昌县至琼海县一带。近年在广西南部的合浦地区也有发现。雷公墨主要产于新近纪(距今约二千多万年)—第四纪更新世(距今约几百万年)的湛江组地层和一些海成平台及大片花岗岩出露地区;海底冲上来的海岸堆积海砂中也有发现。(雷州半岛的位置如下图)
雷公墨一般重几克到一二十克,最重的有百余克。形状多样,有水滴状、球状、薄管状、平板状,也有哑铃状、纽扣状、饼状、瓦片状等等,但以厚的碎核桃壳状、不规则状和薄片状最为多见。有意思的是,不管其大小如何,也不管什么形状,他们的断面绝大多数很像机翼的断面,呈流线型。因此推测它们在落地之前,经过了熔融状态下的高空飞行。雷公墨的表面特征有凹坑和线纹。凹坑多为两端圆滑的长沟型,长十余毫米,宽和深为几毫米或不及一毫米。纹线为凸纹,粗仅0.03-0.15毫米,有时平行玻璃体的长轴方向,有时呈漩涡状,有时沿纽扣形玻璃体的中心顶端向四周散射。用氢氟酸腐蚀几个小时,可以看到这些坑由密密麻麻的更小的坑组成。这些坑和线纹告诉我们,雷公墨是在高温下迅速熔融、而又急剧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 现已查明,这些雷公墨是陨石家族中的一员——玻璃陨石的一种,它的分布也属于玻璃陨石区域性分布的一个特定地区——远东散布区。 |